>>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推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我区奶产业发展建言
2025-03-25 09:12:32   来源:华兴时报

  近年来,宁夏奶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六特”产业中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宁夏被誉为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纷纷聚焦我区奶产业发展,提交相关提案积极建言。

  补短板强弱项 助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区高度重视奶产业发展,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奶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自治区政协委员黄学在提交《关于推动宁夏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提到,在奶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养殖行业融资困难,养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十分凸显,目前大部分养殖场处于亏损状态,流动资金短缺。环保压力大,奶牛养殖产生的粪污量大,处理能力和方式有限,环保压力增加。供需矛盾加深,乳制品消费需求疲弱而奶源持续扩张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人才短缺,全产业链人才不足,缺少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黄学建议,适度提高养殖行业准入门槛,在用地和环保等方面政府提高监管力度,鼓励适度发展、协同发展、统筹发展,新建养殖场需要有配套饲草地、环保设施、用水保障等,老养殖场要逐步补齐短板,政府在目前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养殖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成立奶业发展抗风险基金等组织,通过风险准备金增强养殖业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根据市场化原则抓大放小,由金融机构对严重资不抵债的养殖业进行评估并指导其破产清算。出台乳制品促消费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奶吧、体验店等新模式的销售方式。

  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助力奶产业纾困解难

  “宁夏奶产业发展速度连续五年排全国第一,日产鲜奶1.2万吨。”自治区政协委员鲁宝杰提交《关于牛奶产业系统风险的提案》中提到,但我区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成本攀升与需求疲软、市场消费降低,养殖企业和金融机构信心不足等问题。

  鲁宝杰建议,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创新牛奶产业金融考核制度,协调银行对牛奶产业金融贷款延长还款期限,只清息,不还本,减轻牛场当下资金压力。参考农业农村部,河南、内蒙古农业农村厅奶业处的机构设置,比照自治区葡萄酒局或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整合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职能,增设奶业处或奶业局。指导我区奶源基地建设规划、奶牛遗传改良、奶畜标准化生产、规模养殖量。监督管理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质量安全,组织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负责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管理。指导奶业振兴相关饲草良种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流通和储备。统筹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及销售等环节,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建议通过设立专项种业基金,鼓励科研机构与养殖场合作,支持开展联合育种工作,开展奶牛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提升奶牛一致性管理,增加牛场管理效能。对于生产效率低、奶量低的牛,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补贴政策,鼓励养殖场主动淘汰低效产能牛只。建立健全牛只淘汰的评估体系,确保补贴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养殖场进行牛奶加工,提升附加值。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贷款利息补贴等政策支持,帮助养殖场建立自有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政策支持 破解乳业周期性困局

  “奶产业是我区‘六特’产业中产值最高和带动乡村振兴贡献最大的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自治区政协委员李宏伟提交《关于优化政策支持,助力牛奶产业跨越周期性困难的提案》中提出,我区奶产业正面临原奶价格长期低迷,产能阶段性过剩,资源配置不合理,养殖企业现金流日益紧缩等问题。

  李宏伟建议,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进一步提升我区奶牛产业竞争优势。结合得天独厚的优质奶源优势及银川市“高端奶产业基地”布局,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稳定奶牛产业大局。加大奶牛养殖企业纾困和金融政策支持。建议自治区整合市(县、区)优势奶牛企业,设立不低于1亿元奶产业担保基金或风险化解基金,助力金融机构放贷和化解部分风险,提振金融机构支持信心。同时,积极推动银行、担保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奶牛养殖企业及时落实调整还款计划和延展贷款周期,建议采用“还息延本”“应续尽续”“创新信贷产品”等配套金融纾困措施,为我区奶牛养殖企业争取现金流和生存空间。

  对全区奶牛存栏总量进行有计划的总量控制和优化,维持现有体量,不再审批新建扩建牧场。全力节本增效,优化牛群结构和饲料配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奶牛比例。将我区奶牛存栏总量逐步优化到80万头,进一步推进奶牛养殖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奶牛养殖企业土地流转,促进种养一体,积极通过土地消纳废水、粪污,全面提升我区奶牛养殖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建议司法机关细化奶牛养殖行业的案件审理方式,在账户冻结和保全等强制措施前,增加调解化解环节,对非恶意且具备救助条件的企业分类而治,避免造成困难期企业信用雪上加霜,引发抽贷断贷等连锁反应和更大的社会矛盾纠纷。(记者 韩瑞利)


【责任编辑】:包瑞